数控钣金折弯机使用笔记

使用数控钣金弯管机的注意事项:

现象1:电源非单一来源

一些数控弯管机设备增加了一些机构,但由于布线方便或与其他设备的关联,新增机构的电源并非从设备电源断路开关下方引出,而是从另一根导线引出,违反了“机械电气设备连接单一电源”的标准规定(GB/T5226.1-5.1)。紧急情况下,切断设备上的电源开关并不能切断设备的所有电源,这存在人员安全隐患。

 

现象2:随意连接中性线到PE

以中国的国家标准GB/T5226.1为例,5.1节明确规定:“在电气设备内,中性线和保护接地电路不应连接。PEN两用端子也不应在机械电气柜内使用。”我们遇到过不止一个改装机床的案例,由于增加了部件,需要AC220V电源。三相380V电源的一相直接连接到机床的PE接地端子形成AC220V,增加三相电气部件后,引出的中性线连接到PE端子。显然,如果设备因机械故障断开,则成为对地电压为220VAC的带电体。此时,设备会对人员造成直接电击伤害。

一般来说,根据国家标准,数控弯管机床制造商只能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使用中性线。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很好,值得关注。使用中性线时,应在机械设备的技术文件中(安装图和电路图)中明确说明,并应为中性线提供标有N的单绝缘端子。因此,在改造机床时,不建议为了节省时间而随意将中性线连接到PE,以确保生产和维修人员的安全。

 

现象3:电气设备保护不足

根据国家标准GB/T5226.1,对于连续运行的0.5kw及以上电机,需要采取热保护措施。电机积热失效是电机烧毁的重要原因。在机床设备改造过程中,使用与电机不匹配的“时间电流”保护装置,当保护装置与被保护装置绕组的时间常数差异较大时,往往无法提供有效保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机床维修和改造方面的问题。

 

现象4:电气柜防护等级不足

我们曾受委托对某设备改造后的验收进行检查。该设备的电气柜高度超过一人高(约1800mm),单门宽度约800mm,无门开关。任何人都可以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打开柜门进入柜内。电气柜内元件的防护等级为IP1.1。显然,该设备的电气柜结构违反了GB/T5226.1-6.2.1中的以下规定:“只有在以下条件之一下才允许打开防护壳(即开门、盖、盖板等):a)防护壳必须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或学员使用钥匙或工具打开,在运行期间可能不适合打开电气设备。

b) 打开前切断防护壳内的带电部件;这一技术要求可以通过门与断路开关(如电源断路开关)之间的联锁机构来实现,使门只有在断路开关打开后才能打开,开关只有在门关闭后才能打开。c) 只有当所有带电部件的防直接电击防护等级至少为IP2X或IPXXB(见IEC529)时,才允许在不使用钥匙或工具且不切断带电部件的情况下打开防护壳。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有好的内容,值得关注。因此,该设备电气柜的防护等级远未达到“只允许熟练技术人员进入并符合特殊技术要求(IEC364-4-41IEC-4-47IEC439-1)”。由此埋下的安全隐患可想而知。

数控弯管机等设备电气柜的通风,国际上早已公认采用“正压”方式,但在一些机床改造中并未实施。我们曾遇到一台国产机床采用负压通风,其刀架上的切削液沿蛇皮管进入电气柜。电缆沟内的潮气、切割过程中的粉尘等都通过各种通道和缝隙进入电气柜。该机床使用约一年,电气柜内的电路板和各种电气元件上有一层污垢和明显的水汽痕迹(冷凝)。机床频繁故障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GB5226.1-13.3明确规定:“控制装置的外壳防护等级一般不应低于IP54(见IEC529)。”由此可见,不符合标准必然会造成后果。

 

现象5:安全运行保护功能不完整

存在飞溅危险的设备没有防护门联锁功能,需要确认操作人员的手离开危险区域才能移动,没有采用双手控制方式。缺相导致电器烧毁,没有设置三相联锁断路器,使用单独的三相保险丝,直接对人身和财产造成威胁。

 

现象6:控制线路隐患

众所周知,对于与人员和设备安全相关的信号,如急停信号、行程超限信号、报警信号等,应“通过切断电源停止”和“切断被控设备的所有带电导线”(GB/T5226.1-9.4.2.1)。我们曾遇到过一家私企设计和改装的数控弯管机。限位开关采用常开触点,这意味着当机床不超行程正常工作时,电路是“断开”的(低电平)。当活动部件超行程并按下行程开关时,电路闭合(高电平)。在机床调试过程中,维修人员测量电路并拔掉连接的插头,但未能及时插上。结果,在试车过程中,电路始终处于常开状态,控制器确认机床“正常”,导致丝杠支撑座损坏。可以想象,如果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运动拖链线因机械原因断开,由谁承担由此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

控制电路中继线圈一侧的接地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避免故障误操作的有效安全措施。然而,在一些改装的机床设备中,继电器线圈两侧都有控制触点,或者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触点的情况很常见。由于布线在机床设备上运行,如果由于机械磨损和绝缘失效而发生短路接地,继电器发生故障,后果不堪设想。金属加工微信公众号有好的内容,值得关注。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电气改造设计者为了方便,经常将控制输出端设计为集电极开路,直接驱动继电器线路图,但同时也存在事故隐患。

 

现象7:警示标志不完整

一些改装后的机床设备未能按照GB5226.1-18.2的要求提供相应的警示标志。通常情况下,改装后的技术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只在培训期间对操作人员进行口头警告。

获取报价

我们将在一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

提交